大林慈院關節中心與資策會共創「醫療數位轉型」典範
數位轉型是企業的熱門議題,但是目前大多數的討論都集中在金融、製造、零售等,鮮少觸及其他產業;位於嘉義的大林慈濟醫院,則是其中的例外,透過與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(教研所)的合作,大林慈濟醫院有效提高膝關節手術患者出院後復健的追蹤成效,成為醫療服務數位轉型的先驅。
大林慈院關節中心與資策會共同打造的醫療 App,圖內是 App 的復健姿勢教學與 App 運作示意圖。
數位科技推翻傳統認知:退化性膝關節炎並非無法治癒
膝關節手術有很高的比例是因為患者罹患退化性關節炎,這是台灣相當常見的疾病,根據統計,台灣 40 歲以上的中高齡人口中,超過半數以上曾經有過膝蓋疼痛的經驗,至於 60 歲以上的銀髮族,則約有 20%、多達 100 萬人罹患學名為「骨性關節炎」(Osteoarthritis),也就是一般人俗稱的「退化性膝關節炎」!過往人們都認為這是膝蓋老化的自然現象,但是大林慈濟醫院關節中心主任呂紹睿經過多年臨床研究發現,這其實不是人體老化所造成,而是日常生活中不當使用膝蓋所累積的後遺症。
呂紹睿指出,膝蓋在不當彎曲時,會產生內側摩擦現象,並一點一滴破壞軟骨組織,最終導致關節腫脹、疼痛與變形。這意味著,退化性膝關節炎並不是無法根治的疾病,只要能減少內側摩擦現象對軟骨的破壞,就能有效治療、甚至預防。有鑒於此,大林慈濟醫院膝關節中心與教研所合作,共同開發膝關節健康促進服務系統,希望透過數位科技去推廣與教育,改變民眾長久以來的認知,讓民眾、尤其是中高齡人口不致於為膝關節疼痛而苦。
大林慈濟醫院關節中心呂紹睿主任及資策會教研所蔡義昌所長合影
自動提醒患者復健,醫師還能用大數據追蹤後續成效
資策會教研所所長蔡義昌表示,這套「膝關節健康促進服務系統」包含了膝關節健康促進網站、膝關節在宅復健 App 等兩大功能。App 主要用於指引患者執行呂紹睿主任設計的「直抬腿、抱膝、壓膝-護膝三運動」,並協助患者記錄每日努力的復健運動歷程。
而網站則具備三大服務:(一)膝關節保健線上學習中心:匯集了大林慈濟醫院關節中心多年的衛教資訊,包括膝關節保健的正確知識與概念,以及病友經常提出的問題與解答,供會員學習保健膝關節的正確知識;(二)膝關節診療共同決策工具:扮演醫病間的溝通橋樑,透過互動式的問卷系統,協助膝關節疼痛患者瞭解目前的疾病程度,並為患者量身打造出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,有效增進醫病溝通,提昇醫療品質;(三)膝關節復健歷程查閱:讓患者或醫師/個案管理師能掌握復健狀況。
App 內的 3 組動作教學影片,協助復建者姿勢正確。
呂紹睿強調,膝關節術後的個案管理相當重要,尤其剛接受手術的病患,在出院後的 1 至 2 個月是最需要積極復健的黃金時期,但是過往在沒有工具的情況下,個案管理師一來不知道患者的復健動作是否正確,二來不確定有沒有每日執行,只能憑患者的自由心證,最常出現的情況是,患者堅持每日都有做復健,但膝關節疼痛的情況卻沒有好轉。
而「膝關節在宅復健 APP」就像病患的虛擬健康管家,對於術後偷懶未落實復健運動的患者,會主動發出提醒通知,藉此督促病患按時復健,此外,藉由影像辨識技術,教導患者正確執行復健運動,並詳實記錄復健歷程,再透過「膝關節健康促進網站」進行數據分析,深入瞭解每位病患的復健狀況,例如:各項復健運動的執行次數、維持時間、關節角度是否達標等。
節省醫院、病患時間成本,醫療數位轉型提升各方效率與治療精準度
蔡義昌強調,透過網站與手機 App 的整合,除了可以督促病患按時復健外,醫師及個案管理師也能精確掌握術後復健狀況,有效建立醫、病、護三方的連結,在補足原本醫療服務缺口的同時,還能節省個案管理師過往以電訪追蹤病患的時間,提升個案管理的效率。
過往,台灣醫療業在資訊硬體、系統上的應用,大多以提升醫護人員工作效率或正確度為主,「可說是應用有餘、創新不足」蔡義昌形容,事實上,除了大林慈濟醫院的膝關節健康促進服務系統,將醫療服務從院內延伸到就醫前與就醫後、強化民眾的膝關節健康保健之外,資策會亦透過 AI 影像辨識技術協助判斷乳房攝影篩檢,以及發展失智症 AI 智慧診斷與醫療資源交易共享服務,更為醫療數位轉型寫下創新的一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