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的困擾,關節中心的釋疑:

看到部分膝友的困擾,關節中心認為有必要做以下釋疑:

 
骨性膝關節炎(俗稱退化性膝關節炎)是病程長達數十年的慢性疾病,若平常不知保養、不當使用,從年輕開始,會分四個階段逐漸惡化:
 
醞釀期 --> 臨床前期 --> 臨床期(一~三期) --> 殘障期(四~五期)
 
本中心多年來持續推廣的膝關節健康促進方案(KHPO),是針對骨性膝關節炎(俗稱退化性膝關節炎)的全方位治療方案。在醞釀期、臨床前期、以及部分臨床期(第一及第二期),會建議加強護膝保健知識並執行日常生活的護膝保健。若病程落在第三期,或是第一、二期的膝友在確實執行護膝保健半年後,仍然無法改善時,會建議接受「關節鏡軟骨再生促進手術」,希望能阻止、甚至扭轉繼續惡化的自然病程。若不幸狀況仍持續惡化並進入殘障期,才會建議後線的侵入性手術(包括「膝關節微重建手術」、「全關節置換術」)給病友。目的是盡可能幫膝友保留自然健康的關節。 
 
受過完整訓練並正規執行「膝關節健康促進方案」的認証醫師,精通三種手術,應該不會偏好任何單一手術,或是添加未經證實的自費療法(如葡萄糖胺、玻尿酸、PRP)。應會依病程需要建議膝友接受適當的治療方式,目的是盡量幫病人保留自然、健康的膝關節。請膝友們千萬別誤會「膝關節健康促進方案」的醫療團隊只會做、只強調「關節鏡軟骨再生促進手術」
根據大林慈濟醫院關節中心的統計,平均每年接受手術治療的1200個膝關節中,約有900例是接受「關節鏡軟骨再生促進手術」,300例接受人工關節置換(「膝關節微重建手術」及「全關節置換術」各一半)
 
至於「高位脛骨截骨術」,則是四五十年前流行的傳統手術,早就被證實是只能拖延時間的消極方法,最近卻因為配合高貴的自費鋼板、人工智慧輔助手術而又被炒熱起來。不明究理的病患容易被媒體誤導,誤認為是創新手術而花大錢,趨之若鶩。其實,這種手術在十五年前本中心引進「部分關節面整形術」後,已鮮少使用,只會用在少數需要重度工作的年輕人、或是骨折癒合不正的膝友身上,而且,一定要搭配「關節鏡軟骨再生促進手術」才能成功。
 
順道一提,類似「高位脛骨截骨術」被商業包裝,「部分關節面整形術」(部分膝友提出一些「墊片」「半月軟骨置換」「半人工關節置換」等錯誤名詞)最近也被包裝成Macroplasty這新名詞,強調以機器手臂執行的好處,其實,是病患花大錢換取醫師對「膝關節微重建手術」的學習曲線而不自知。事實上,本中心以健保給付執行這項手術,15年來累積的數量及經驗,全國稱冠,膝友們應該珍惜我們不計成本提供的這項高品質服務。 
 
最後,強烈建議膝友們:本中心獨創的個案管理師制度,為的就是要長期照顧我們治療過的膝友,若有恢復不如預期的狀況,應該透過個管師的協助,回到原有的主治醫師處,將實際情況跟醫師討論,共同尋求解決之道,而不是如逛街購物般,接受不明究理的各處醫師診治,執行不必要的處置或手術,甚至被提早置換人工關節,令人扼腕!

Comments are closed.